

贝博® BBcellProbe® 活细菌/死细菌染色试剂盒是采用BBcellProbe® CYTO 9/PI绿色-红色荧光探针双染细菌的方法染色活细菌和死细菌。
细菌细胞活性取决于其代谢特征或膜完整性。但是依赖于代谢特征的检测方法通常只适用于部分细胞类型。评估细胞膜完整性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普遍的适用性。
贝博® BBcellProbe® 活细菌/死细菌染色试剂盒利用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差异,可以可靠地进行染色并在几分钟内定量区分活细菌和死细菌。
本试剂盒中的BBcellProbe® CYTO 9活细菌染色探针为绿色荧光标记的活细菌探针,能透过活细菌的完整结构的质膜,具有480 / 500 nm的最大激发/发射波长。膜受损的死细菌染色探针为PI,是一种红色荧光核酸染色剂,只能穿透膜受损的死细菌。具有完整细胞膜的细菌将被荧光染料染成明亮的绿色,而膜受损的细菌表现出较少的绿色荧光,会发出较强的红色荧光。
当膜通透性的绿色荧光探针CYTO 9进入细菌后,跟细菌的核酸结合。染色探针CYTO 9在进入细胞膜之前荧光较弱,当与活细菌的DNA结合后其荧光强度大大增强,被激发后可以发出绿色的荧光,具有很高的淬灭常数和激发态寿命。单独使用CYTO 9染料时可以染色所有细菌,包括膜结构完整的细菌和膜受损的细菌。
红色核染色染PI不能穿过活细菌的完整细胞膜,它仅穿过死细胞膜的无序区域而到达细胞,并嵌入细胞的DNA双螺旋从而产生红色荧光(激发:488,545nm,发射:635 nm),因此PI仅对膜受损的死细胞染色。
根据以上特点,BBcellProbe® CYTO 9和PI可以被结合用来作为活细菌和死细菌的双重染色。由于BBcellProbe® CYTO 9和PI-DNA都可被488 nm激发,因此可用荧光显微镜同时观察活细胞和死细胞。
本试剂盒是利用活死细菌的膜通透性改变进行的检测,适用于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本测定原理适用于大多数细菌类型,包括各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活力的常见标准是细菌在合适的营养培养基中繁殖的能力生长测定,使用本试剂盒产生的结果与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检测相关性良好。但是需要注意,不同于动物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损伤膜的细菌可能能够恢复和繁殖,这种细菌可以在本试剂盒的测定中被检测为“死亡”。相反,一些膜完整的细菌可能无法在营养培养基中繁殖,然而这些细菌可能被记为在这个测定中被检测为“活着”。如果在该测定法和细菌之间观察到相当大的差异,应该考虑这些可能性。
以每个样本100 μl染色液计,本试剂盒小包装可以染色500个样本。
荧光探针CYTO 9除了最简单的细菌核荧光标记外,还可以用于荧光成像,微孔板分析和流式细胞术。在合适的滤光器下,这种DNA结合染料与其他颜色的荧光染料一起可用于活细菌的多种颜色分析。
贝博® BBcellProbe® N系列细胞核酸探针具有多种颜色可以选择,可根据情况对样品进行多色标记实验。除了本试剂盒的绿色荧光探针,贝博还可以提供蓝色、红色、橙色、深红色等颜色的染色试剂盒。
2. 染色液A为DMSO溶液,冬季气温较低时为凝固状态,极易粘附在管壁、吸头壁。注意需要加热融解,变成液体状态后离心至管底部再开盖。
3. 可以用手捂住使其融解或37℃短时间水浴。吸头也需要放在培养箱预热,否者容易再次凝固在吸头内壁产生损耗。
4. 试剂拆封后请尽快使用完!
2. 离心机
3. 移液器
4. 冰箱
5. 冰盒
2. 吸头
3. 一次性手套
2. 染色液A为DMSO溶液,冬季气温较低时在室温时为凝固状态,极易粘附在管壁、吸头壁。注意需要加热溶解,吸头也需要放在培养箱预热,否者容易再次凝固在吸头内壁产生损耗。融解后离心至管底部再打开螺旋盖。
3. 试剂A为了便于观察防止误操作导致损失,在试剂盒中时是采用透明管包装,收到后可以离心移入干燥黑色避光密封管或者用铝箔包裹避光。
4. 建议收到产品后,根据单次使用量,对CYTO 9母液进行小量分装,每次使用一管,试剂-20℃避光冻存,一年稳定。
5. 细胞处理需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人为的损伤细胞。
6. 所有染色操作在塑料容器进行,不要在玻璃容器染色。
7. 以下为进行活死细菌染色观察的参考步骤,可以根据文献的方法进行调整。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设定对照活细菌和死细菌,进行定量检测。可以参考附录中的对照细胞设定方法,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定对照和检测方法。
8. 标记的条件因细菌种类而异,根据不同样本的实际染色结果做相应调整,在每次实验前,请先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细菌类型、细菌的膜通透性等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9. 流式检测时建议添加直径6.0 µm微球标准品。
10. 细菌类型会明显影响红色荧光的量。
关于细菌死/活的定义标准:
11. 需要注意任何单一指标判断细菌死活的局限性。就单个细菌样本的生理状态而言,并不容易定义生存能力或形态参数,因此进行单个指标的生存力测定可能会在实验中引入特定的偏见。
12. 本试剂盒的这种LIVE /DEAD细菌膜通透性染色测定与在合适的液体或固体营养培养基中进行生长分析的其它细菌生存力的标准一般需要结合分析。 在某些情况下,细菌膜受损可能会恢复和繁殖,即使此类细菌在本试剂盒分析中可能被评为“死亡”。相反,某些具有完整膜的细菌可能无法在营养培养基中繁殖,但在本试剂盒分析中被评为“活”。
13. 几种不同的生存能力衡量指标,例如膜渗透性,酶活性和氧化还原电位需要综合分析评判,才可能提供更多彻底评估细菌生存力并消除固有的任何单一生存力测定法的局限性。
关于染色条件的优化:
14. 不同的细菌类型会明显影响荧光的量。
15. 建议的染色条件染色以下细菌类型显示出良好的相关性,其它细菌类型请在以下范围或超过以下浓度范围内测试最佳染色条件:Bacillus cereus, B. subtilis,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Micrococcus luteus, Mycobacterium phle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 syringae, Salmonella oranienburg, Serratia marcescens, Shigella sonnei, Staphylococcus aureus,Streptococcus pyogenes,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Edwardsiella ictaluri, Eurioplasma eurilytica, Lactobacillus sp., Mycoplasma hominus, Propionibacterium sp.,Proteus mirabilis and Zymomonas sp.。
16. 标记的条件因细菌种类而异,根据不同样本的实际染色结果做相应调整,在每次实验前,请先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细菌类型、细菌的膜通透性等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
根据样品数按下列比例配制染色工作液。
用37℃培养箱预热0.85% NaCl溶液将BBcellProbe® CYTO 9荧光染料进行500倍稀释,将PI进行100-500倍稀释,配制成染色工作液。
例如:
每10ml 0.85% NaCl溶液中加入20 μl染色液A,充分混匀,即成染色工作液A。
每10ml 0.85% NaCl溶液中加入20-100 μl染色液B,充分混匀,即成染色工作液B。
细菌染色:
1. 收集样本细菌,用0.85% NaCl溶液洗涤细胞3次。
2. 用100 μl-200 μl染色工作液将细菌重悬。
3. 在室温避光孵育15分钟。
4. 用0.85% NaCl溶液洗涤细菌一次。
5. 用适量0.85% NaCl溶液重悬细菌。
6. 将5 μl菌液滴加到载玻片,盖上盖玻片,油镜观察。
7.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激发波长为488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00 nm和635 nm。
结果分析 :
可以在Ex / Em = 488 / 500 nm(FITC滤光器组)和540 / 635 nm(TRITC滤光器组)下荧光测量染色细胞,分别用于活细菌和死细菌。
荧光显微镜下,使用490±10nm波长激发,活细菌为黄绿色,死细菌为红色。
用545 nm波长激发,仅能够看到红色的死细菌。
Construction of high selectivity and antifouling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via incorporating macrocyclic molecules into active layer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20 (IF=7.015)
2. Xinxin Zh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y of dual-functional Zn-incorporated TiO2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densit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9 (IF=4.175)
3. Jie Zhu, et al.
Functional Synerg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nd Chlorhexidine Acetate Against Gram-Negative/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A Fungus In Vitro And In Vivo
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2019 (IF=3.443)
4. Xinxin Zh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y of bifunctional Zn-incorporated TiO2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Zn source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9 (IF=3.45)
-
优惠促销
Promotion
-
轻松下单
Order
-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
帮助中心
Help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