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概述
product description
贝博® BBcellProbe® 活细胞/死细胞染色试剂盒是采用C04/PI双色荧光染色细胞的方法区别活细胞和死细胞。 BBcellProbe® 活细胞/死细胞染色探针采用公认的鉴别细胞内活力的参数酯酶活性和细胞膜完整性的方法检测活细胞和死细胞。
保存温度
-20℃ 避光
注意事项
1. 长期不用可以-20℃保存。
2. 染色液C04注意防潮;避免反复冻融。
3. 染色液A为DMSO溶液,冬季气温较低时在室温时为凝固状态,极易粘附在管壁、吸头壁。注意需要加热溶解,吸头也需要放在培养箱预热,否者容易再次凝固在吸头内壁产生损耗。融解后离心至管底部再打开螺旋盖。
4. 注意需要加热融解,变成液体状态后离心至管底部再开盖。可以用手捂住使其融解或37℃短时间水浴。
5. 试剂B溶解后需要用吸头吹打混匀。
6. 试剂拆封后请尽快使用完!
2. 染色液C04注意防潮;避免反复冻融。
3. 染色液A为DMSO溶液,冬季气温较低时在室温时为凝固状态,极易粘附在管壁、吸头壁。注意需要加热溶解,吸头也需要放在培养箱预热,否者容易再次凝固在吸头内壁产生损耗。融解后离心至管底部再打开螺旋盖。
4. 注意需要加热融解,变成液体状态后离心至管底部再开盖。可以用手捂住使其融解或37℃短时间水浴。
5. 试剂B溶解后需要用吸头吹打混匀。
6. 试剂拆封后请尽快使用完!
有效期
一年
适用样本
1.悬浮细胞 2.贴壁细胞
仪器准备
1. 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
2. 离心机
3. 移液器
4. 冰箱
5. 冰盒
2. 离心机
3. 移液器
4. 冰箱
5. 冰盒
试剂准备
1.PBS
2.HBSS
2.HBSS
耗材准备
1. 离心管
2. 吸头
3. 一次性手套
4. 荧光检测专用的黑色96孔板
2. 吸头
3. 一次性手套
4. 荧光检测专用的黑色96孔板
使用注意事项
1. 试剂A母液请拧紧螺旋盖,避免受潮失效。
2. 以下以培养细胞收集后染色为例。原位染色以染色液充分覆盖细胞样本即可。
3. 有效染色的前提是相应的细胞模型的活力变化是酯酶活性变化和质膜完整性变化这些物理和生化特性,不影响这些细胞特性的细胞毒性事件可能不能使用此方法进行准确评估。
2. 以下以培养细胞收集后染色为例。原位染色以染色液充分覆盖细胞样本即可。
3. 有效染色的前提是相应的细胞模型的活力变化是酯酶活性变化和质膜完整性变化这些物理和生化特性,不影响这些细胞特性的细胞毒性事件可能不能使用此方法进行准确评估。
使用方法
染色工作液的配制:
根据样品数按下列比例配制染色工作液。
用染料稀释液试剂C将染色液A和B分别10倍稀释。
每10ml HBSS缓冲液或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100μl稀释过的染色液A,充分混匀,即成染色工作液A。
每10ml HBSS缓冲液或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20-200μl稀释过的染色液B,充分混匀,即成染色工作液B。
荧光显微镜观察:
1. 准备样本细胞。
2. 用PBS洗涤细胞2-3次。
3. 用100-150μl染色工作液A至盖玻片将细胞样品覆盖(或重悬)。
4. 在室温或37℃避光孵育20-45分钟。
5. 用PBS洗涤细胞。
6. 用100-150μl染色工作液B至盖玻片将细胞覆盖(或重悬)。
7. 在室温或37℃避光孵育10-45分钟。
8. 用PBS洗涤细胞。
9. 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最大激发为490nm,最大发射波长为515nm和617nm。
显微镜结果分析 :
荧光显微镜下,使用354nm波长激发,活细胞为蓝色。
用488或545 nm波长激发,能够看到红色的死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
1. 收集细胞。
2. 用PBS洗涤细胞两次。
3. 制备1 mL细胞悬浮液,浓度为0.1至5×106细胞/ mL。 细胞可以在无血清培养基或其它缓冲液中重悬。
4. 在室温或37℃避光孵育15-30分钟。
5. 尽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荧光酶标仪检测:
1. 在微孔板中准备细胞样本孔以及对照孔。
2. 用PBS洗涤细胞2-3次。
3. 加入200μl染色工作液。
4. 在室温或37℃避光孵育15-45分钟。
5. 用PBS洗涤细胞。
6. 加入适量PBS。
7. 用荧光酶标仪/荧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最大激发为354nm,最大发射波长为441nm和最大激发为488nm,最大发射波长为617nm。
酶标仪结果分析 :
可以根据不同荧光强度来计算样品中活细胞和死细胞相对数量(以百分比表示),或者活细胞/死细胞的绝对数量。
% Live Cells =(F(441)sam – F(441)min)÷ (F(441)max – F(441)min)× 100%
% Dead Cells =(F(620)sam – F(620)min)÷(F(620)max – F(620)min)× 100%
根据样品数按下列比例配制染色工作液。
用染料稀释液试剂C将染色液A和B分别10倍稀释。
每10ml HBSS缓冲液或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100μl稀释过的染色液A,充分混匀,即成染色工作液A。
每10ml HBSS缓冲液或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20-200μl稀释过的染色液B,充分混匀,即成染色工作液B。
荧光显微镜观察:
1. 准备样本细胞。
2. 用PBS洗涤细胞2-3次。
3. 用100-150μl染色工作液A至盖玻片将细胞样品覆盖(或重悬)。
4. 在室温或37℃避光孵育20-45分钟。
5. 用PBS洗涤细胞。
6. 用100-150μl染色工作液B至盖玻片将细胞覆盖(或重悬)。
7. 在室温或37℃避光孵育10-45分钟。
8. 用PBS洗涤细胞。
9. 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最大激发为490nm,最大发射波长为515nm和617nm。
显微镜结果分析 :
荧光显微镜下,使用354nm波长激发,活细胞为蓝色。
用488或545 nm波长激发,能够看到红色的死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
1. 收集细胞。
2. 用PBS洗涤细胞两次。
3. 制备1 mL细胞悬浮液,浓度为0.1至5×106细胞/ mL。 细胞可以在无血清培养基或其它缓冲液中重悬。
4. 在室温或37℃避光孵育15-30分钟。
5. 尽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荧光酶标仪检测:
1. 在微孔板中准备细胞样本孔以及对照孔。
2. 用PBS洗涤细胞2-3次。
3. 加入200μl染色工作液。
4. 在室温或37℃避光孵育15-45分钟。
5. 用PBS洗涤细胞。
6. 加入适量PBS。
7. 用荧光酶标仪/荧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最大激发为354nm,最大发射波长为441nm和最大激发为488nm,最大发射波长为617nm。
酶标仪结果分析 :
可以根据不同荧光强度来计算样品中活细胞和死细胞相对数量(以百分比表示),或者活细胞/死细胞的绝对数量。
% Live Cells =(F(441)sam – F(441)min)÷ (F(441)max – F(441)min)× 100%
% Dead Cells =(F(620)sam – F(620)min)÷(F(620)max – F(620)min)× 100%
常见问题分析
1. 所有细胞都染上红色?
PI浓度过高会导致活细胞也被染色,需要优化PI的使用浓度,稀释至仅对死细胞核染色,而不会对细胞质染色的最佳工作浓度。
2. 细胞被同时染上蓝色和红色?
样本中有大量晚期凋亡细胞时,细胞胞浆会有C04着色并呈碎片状,而且PI也为阳性。
PI浓度过高会导致活细胞也被染色,需要优化PI的使用浓度,稀释至仅对死细胞核染色,而不会对细胞质染色的最佳工作浓度。
2. 细胞被同时染上蓝色和红色?
样本中有大量晚期凋亡细胞时,细胞胞浆会有C04着色并呈碎片状,而且PI也为阳性。
参考文献
1. Yuewei Chen et al.
Gelatin-Based Metamaterial Hydrogel Films with High Conformality for Ultra-Soft Tissue Monitoring
Nano-Micro Letters 2024 (IF 31.600)
2. Wei Li et al.
Cuprous oxide nanocomposites with photothermal (PTT) and chemical dynamics (CDT) effects induce cuproptosis in breast cancer using the strategy of increasing inflow and reducing outflow
Nano Today 2024 (IF 20.722)
3. Yang Shi et al.
A Hierarchical 3D Graft Printed with Nanoink for Functional Craniofacial Bone Restora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IF 19.924)
4. Yuyue Zhao et al.
Biomimetic manganese-based theranostic nanoplatform for cancer multimodal imaging and twofold immunotherapy
Bioactive Materials 2023 (IF 18.900)
5. Weijiang Yu et al.
Enhanced Transcutaneous Chemodynamic Therapy for Melanoma Treatment through Cascaded Fenton-like Reactions and Nitric Oxide Delivery
ACS Nano 2023 (IF 18.027)
6. Zhaoqi Zhang et al.
Protein conformation and electric attraction adsorption mechanisms on anodized magnesium alloy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2022 (IF 17.600)
Gelatin-Based Metamaterial Hydrogel Films with High Conformality for Ultra-Soft Tissue Monitoring
Nano-Micro Letters 2024 (IF 31.600)
2. Wei Li et al.
Cuprous oxide nanocomposites with photothermal (PTT) and chemical dynamics (CDT) effects induce cuproptosis in breast cancer using the strategy of increasing inflow and reducing outflow
Nano Today 2024 (IF 20.722)
3. Yang Shi et al.
A Hierarchical 3D Graft Printed with Nanoink for Functional Craniofacial Bone Restora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IF 19.924)
4. Yuyue Zhao et al.
Biomimetic manganese-based theranostic nanoplatform for cancer multimodal imaging and twofold immunotherapy
Bioactive Materials 2023 (IF 18.900)
5. Weijiang Yu et al.
Enhanced Transcutaneous Chemodynamic Therapy for Melanoma Treatment through Cascaded Fenton-like Reactions and Nitric Oxide Delivery
ACS Nano 2023 (IF 18.027)
6. Zhaoqi Zhang et al.
Protein conformation and electric attraction adsorption mechanisms on anodized magnesium alloy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2022 (IF 17.600)
-
优惠促销
Promotion
-
轻松下单
Order
-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
帮助中心
Help center